一、体育单招语文必背知识点
必背知识点
1、:字①字音字型题,主要考查多音字和容易读错字的读音,平时我们应注重积累,把读音读准。
2、②字形主要注意同音字、形近字。
3、找错别字,我们主要采用排除法。
4、2、近义词、形近词等的辨析:考查重点在于根据语境正确辨析、运用词语。
5、3、对于成语及熟语的辨析,不能死记硬背其意思,而应该根据句意、结合语境具体思考。
6、4、排序题除了考查我们基本的语言运用能力,也会涉及对考生逻辑组合能力的考查。
7、常见的考查类型
二、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必背知识点归纳
1、人教版初一语文考点归纳:第1课.散步 莫怀戚 一、重点字词 1.给下列加点字注音。 分歧qí 蹲dūn下 2.解释下列词语。
2、 (1) 委屈: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,心里难过。
3、 (2) 粼粼:形容水的明净。
4、 (3) 各得其所:每个人或每种事物都得到适当的安置。 二、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到了一处,我蹲下来,背起了母亲,妻子也蹲下来,背起了儿子。
5、我的母亲虽然高大,然而很瘦,自然不算重,儿子虽然很胖,毕竟幼小,自然也轻。
三、七年级上册语文词性知识点
一.词性概说
词性指作为划分词类根据的词的特点。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: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,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;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,不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(只有副词例外),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。
实词:名词、动词、形容词、数词、量词和代词。
虚词:副词、介词、连词、助词、拟声词和叹词。
二.词性分类: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。
(一)名词:
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叫名词。常见的名词有
1、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“专用名词”,如“云南、上海、李白、白居易,中国”等。
2、表示具体事物的名称的叫做“物质名词”,如“火、水、大米、镰刀、蟋蟀、水藻”等。
3、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“抽象名词”,如“思想、质量、品德、友谊、方法”等。
4、表示时间,如“秋天、昨天、过去、早晨”等。
5、表示方位的叫做“方位名词”,如“上、左、后、中、东、前面、南面、中间”等。
(二)动词:
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、行为、发展、变化。常见的动词有
1、表示一般的动作,如"来、去、说、走、跑、吼、叫、学习、起飞、审查和认识"等;表示事物发展变化的,如“增加、减少、扩大、降低、发生、出现”等。
2、表示心理活动,如“想、重视、注重、尊敬、了解、相信、佩服、惦念”等,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“很、十分”。
3、表示能够、愿意这些意思,叫做“能愿动词”,如“能、要、应、肯、敢、得(dei)、能够、应该、应当、愿意、可以、可能、必须”,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,如“得去、能够做、可以考虑、愿意学习、应该说明、可能发展”。
4、表示趋向,叫做“趋向动词”,如“来、去、上、下、进、出、上来、上去、下来、下去、过来、过去、起来”,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,如“跳起来、走下去、抬上来、跑过去”。
5、“是”成为判断动词。
(三)形容词:
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、性质、颜色、状态等,如“多、少、高、矮、胖、瘦、死板、奢侈、胆小、丑恶、美丽、红色”。状态形容词通红、雪白、红通通、黑不溜秋等,前面不能加“很”。
注意:一般形容词前能加“很”。
(四)数词:
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。如“一、二、两、三、七、十、百、千、万、亿、半、二十几、第一、初五”等。数词包括确数、概数和序数词三种。
(五)量词:
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。
1、表示事物的单位,如“个、张、只、支、本、台、辆、颗、株、头、间、把、扇”等。
2、表示度量衡单位,如“米、克、寸、丈、斤、两、吨、升、斗、伏特、欧姆”等。
3、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,如“次、下、回、趟、场、遍”等。
注意:数词和量词通常被人们称为数量词。
(六)代词:
1、人称代词: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。如“我、你、您、他、她、它、我们、你们、他们、她们、它们、咱们、自己、别人、大家、大伙”等。
2、疑问代词:用来提出问题。如“谁、什么、哪、几多 (问数量)、多、多么 (问程度)、怎么、怎样、怎么样 (问性质状态)、什么、怎样什么样(问方式行动)”等。
3、指示代词:用来区别人或事物。如“这、那、这些、那些、每、各、某、另”等。
(七)副词:
一般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前边,表示行为、动作或性质、状态的程度、范围、时间、频率、情势、语气等。
1.表示范围:都、全;表示语气:可、倒;
2.表示否定:不、没;
3.表示时间:刚、恰好;
4.表示程度:很、极;
5.表示情势:仿佛、渐渐。
(八)介词:
介词经常用在名词、代词等的前面,和这些词合起来,表示动作、行为、性状的起止、方向、处所、时间、对象、方式、原因、目的、比较等。
常用介词及其用法(顺口溜)
自、从、以、当、为、按照,
由于、对于、为了、到
和、跟、把、比、在、关于,
除了、同、对、向、往、朝……
用在名词、代词前,
修饰、补充“动”“形”要记牢。
(九)连词:
连词可以连接词、短语、句子乃至段落。如“和、及、或者、或、又、既”。关联词语可以看成是连词,如“因为……所以、不但……而且、虽然……但是”。(十)助词:
附加在词、短语、句子上起辅助作用的词。助词可以分为三类。
1、结构助词,它们是“的、地、得、所、似的”。
2、动态助词,它们是“着、了、过”。
3、语气助词,如“啊、吗、呢、吧、呐、呀、了、么、哇”。
(十一)叹词:
表示感叹、呼唤、应答的词叫做叹词。如“喂、哟、嗨、哼、哦、哎呀”。叹词总是独立成句。
(十二)拟声词:
这是模拟声音的词。如“呜、汪汪、轰隆、咯咯、沙沙沙、哗啦啦、呼啦啦”。
四、语文会考必背公式知识点
一、表达方式:记叙、描写、抒情、说明、议论
二、表现手法:象征、对比、烘托、设置悬念、前后呼应、欲扬先抑、托物言志、借物抒情、联想、想象、衬托(正衬、反衬)
三、修辞手法:比喻、拟人、夸张、排比、对偶、引用、设问、反问、反复、互文、对比、借代、反语
四、记叙文六要素:时间、地点、人物、事情的起因、经过、结果
五、记叙顺序:顺叙、倒叙、插叙
六、描写角度:正面描写、侧面描写
七、描写人物的方法:语言、动作、神态、心理、外貌
八、描写景物的角度:视觉、听觉、味觉、触觉
九、描写景物的方法:动静结合(以动写静)、概括与具体相结合、由远到近(或由近到远)
十、描写(或抒情)方式:正面(又叫直接)、反面(又叫间接)
十一、叙述方式:概括叙述、细节描写
十二、说明顺序:时间顺序、空间顺序、逻辑顺序
十三、说明方法:举例子、列数字、打比方、作比较、下定义、分类别、作诠释、摹状貌、引用
十四、小说情节四部分:开端、发展、高潮、结局
十五、小说三要素:人物形象、故事情节、具体环境
十六、环境描写分为:自然环境、社会环境
十七、议论文三要素:论点、论据、论证
十八、论据分类为:事实论据、道理论据
十九、论证方法:举例(或事实)论证、道理论证(有时也叫引用论证)、对比(或正反对比)论证、比喻论证。
除了以上必背公式知识点,还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语文常识和阅读技巧,例如理解文章主旨,分析文章结构,概括文章内容等。这些都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和练习来提高。
五、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摔跤课文原文及知识点
摔跤
“要不——摔跤。”
“是吗?”小胖墩儿跳起来,立刻退后两步,一闪身脱了单褂儿,叉着腰说,“来吧,是一叉一搂的,还是随便摔?”
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,一向仗着手疾眼快,从不单凭力气,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。俩人把“枪”和“鞭”放在门墩上,各自虎势儿一站,公鸡鹐架似的对起阵来。起初,小嘎子精神抖擞,欺负对手傻大黑粗,动转不灵,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,总想使巧招,下冷绊子,仿佛很占了上风。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,塌着腰,合了裆,鼓着眼珠子,不露一点儿破绽。两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,终于三抓两挠,揪在了一起。这一来,小嘎子可上了当:小胖墩儿膀大腰粗,一身牛劲儿,任你怎样推拉拽顶,硬是扳不动他。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,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,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。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,咕咚一声, 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。
知识点
一、学习目标 1. 会认3个生字,会写8个生字。
2 .默读课文,感受小嘎子鲜活的人物形象。
3 .理解课文内容,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、语言、外貌等描写人物的方法。 二、作者简介 徐光耀:河北雄县人,中国当代著名作家、电影编剧家。1938年参加八路军,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。1950年出版长篇小说《平原烈火》。1958年,创作中篇小说和电影剧本《小兵张嘎》。新时期出版了短篇小说集《树明和莺花》、《望日莲》和中篇小说《冷暖灾星》,另有剧本拍摄成影片的共三部:《新兵马强》、《望日莲》、《乡亲们哪》。
三、我会写注音及组词
跤:jiāo(摔跤、跌跤、绊了一跤)搂:lǒu(搂住、搂抱、搂腰)仗:zhàng(打仗、仰仗、倚仗)鞭:biān(鞭子、皮鞭、鞭打)欺:qī(欺骗、欺压、欺负)挠:náo(阻挠、挠痒、不屈不挠)扳:bān(扳动、扳倒、扳平)腕:wàn(手腕、腕力、铁腕)
四、我会认注音及组词
嘎:gǎ(嘎子)绊:bàn(绊倒、绊脚石、冷绊子)揪:jiū(揪住、揪心、不揪不睬) 五、多音字 别:bié(分别)biè(别扭)佛:fó(佛像)fú(仿佛) 五、近义词
立刻——马上 欺负——欺压 仿佛——好像破绽——漏洞 手疾眼快——眼疾手快 精神抖擞——神采奕奕
六、反义词
立刻——缓慢 手疾眼快——笨手笨脚破绽——严密 精神抖擞——无精打采
七、理解词语
惯手:习惯于做某件事的人。
手疾眼快:形容做事机警敏捷。
公鸡鹐架:指公鸡打架时,彼此试着用尖嘴啄对方的架势。
精神抖擞:指精神振奋,情绪饱满。
破绽:衣服的裂口,比喻说话做事时露出的漏洞。
八、句子解析
1. “要不——摔跤。”小嘎子主动提出和小胖墩儿摔跤,可见他对自己的摔跤技术很有信心。
2.“是吗?”小胖墩儿跳起来,立刻退后两步,一闪身脱了单褂儿,叉着腰说,“来吧,是一叉一搂的,还是随便摔?”“是……还是……”从这个句子中可以看出,小胖墩对“一叉一搂”和“随便摔”都很有把握获胜,哪种方法无所谓。
3.起初,小嘎子精神抖擞,欺负对手傻大黑粗,动转不灵,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,总想使巧招,下冷绊子,仿佛很占了上风。“精神抖擞”指表现出来的旺盛的活力。“冷绊子”俗语,指乘人不备时,暗中耍弄手段陷害别人的行为。这里指小嘎子想趁胖墩儿不备,绊倒对方。
4.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,塌着腰,合了裆,鼓着眼珠子,不露一点儿破绽。这句写了小胖墩儿摔跤时的动作、神态,可以看出胖墩儿经验老到、沉着细心,他在以静制动,等候时机。
九、问题归纳
1.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,一向仗着手疾眼快,从不单凭力气,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。小嘎子不选择“一叉一搂”,可以看出他有什么特点?小嘎子清楚两人在体形上的差距,认识到“单凭力气”无法胜过小胖墩儿。于是选择了“随便摔”。表现了小嘎子的聪明而富有心计的性格特点。
2.起初,小嘎子精神抖擞,欺负对手傻大黑粗,动转不灵,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,总想使巧招,下冷绊子,仿佛很占了上风。从这句话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小嘎子有什么特点?为什么说“仿佛占了上风”?从“欺负”“猴儿似的”“总想”“下冷绊子”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小嘎子的争强好胜、机敏、富有心计的个性特点。因为小嘎子在围着胖墩儿“猴儿似的蹦来蹦去”过程中,消耗了大量的体力, “很占了上风”只是暂时的、表面的,实际上这也是他摔跤失败的原因之一。
3.小嘎子聪明、机灵、富有心机,为什么还会失败呢?因为他沉不住气,求胜心切,让胖墩儿有机可乘。
4.如果再进行第二次摔跤,结果会怎么样呢?我想嘎子一定吸取教训,不再急躁,会稳中求胜。
5.《摔跤》中作者是怎样刻画嘎子这个人物形象的?《摔跤》中作者是通过嘎子摔跤时的动作、心理活动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。
十、课文主题 《摔跤》主要写小嘎子和胖墩儿摔跤的情景,表现了小嘎子顽皮、机敏、争强好胜、富有心计的个性特点。